眠思夢想網

席慕容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席慕容 - 簡介

席慕容,女,台灣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蒙文意為浩蕩大江河。祖籍內蒙古,1943年生於四川,幼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台灣。台灣師範大學美術係畢業後,赴歐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曾在多次舉辦個人藝術展,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曾任台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代表作有《一個開花的樹》、《七裏香》。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由其作詞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因其濃厚的思鄉之情,讓留在家鄉和漂泊在外的蒙古族兒女廣為傳唱。

席慕容 - 經曆

1943年農曆10月15日生於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1949年遷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過,後隨家飄落台灣,13歲時在日記中寫詩,1956年入台北師範藝術科,1964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1970年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

1981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七裏香》,還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

席慕容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

席慕容 - 作品

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50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

1981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 《七裏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其他詩集也是一版再版。台灣師範大學藝術係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她是台灣知名畫家,更是著名散文家與詩人,著有詩集《七裏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詩》,美術論著《心靈的探索》、《雷色藝術異論》等。她的作品浸潤東方古老哲學,帶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種人生無常的蒼涼韻味。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創有詩集 《貝殼》《無怨的青春》 《七裏香》《請柬》 《時光九篇》 《在那遙遠的地方》 《河流之歌》 《有一首歌》 《三弦》 《寫給幸福》 《我的家在高原上》 《山月》 《禪意》 《如歌的行板》 《如果》 《一個春日的下午》 《曆史博物館》 。

2011年7月出版第7本個人詩集,名曰《以詩之名》。

席慕容 - 榮譽

曾在多次舉辦個人藝術展,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

席慕容 - 評價

評論家沈齊認為,對“席慕蓉詩歌現象”的重新解讀,旨在對整個常態詩歌寫作的重新正名與定位。長期任運不拘、一味移步換形的中國新詩,正在逐漸清醒中認領一個守常求變的良性發展時期,而常態寫作的重要性,也正日漸凸顯。從這一觀點重讀席慕蓉,便可讀出一點尷尬中的啟示──市場將前衛姿態由主流推向邊緣,時代又將一抹“邊緣光影”推為市場的熱點;市場無罪,時代無常,席慕蓉隻是被動充當了大眾詩歌選民們的“最愛”,並無意中開啟了人們對常態詩歌寫作價值的重新認識──而在這一價值領域中,席慕蓉詩歌無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並非錯愛與誤會。

流暢的語言表達,細膩的散文的書卷氣息在你的腦海中縈繞開來。給人的是一種雋永的語言,啟發人以理性思考人生問題。 席慕容的文章總的給人的印象一種莫名的爽快;主觀感受得到了滿足,觸發心靈深處不自覺的認同感以及對生命的深深思考。語言的極美、易懂,結構思路清晰,確實是發人深省的。字裏行間透露出一份真的印象;真實的感受總能打動人的!⠀

席慕容 - 作品特色

席慕蓉的作品用語淺白,但寫情深細濃鬱。刻劃精美的寫作筆法擅長運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現舒緩的音樂風格而充滿了田園式的牧歌情調,在句法的經營上,除了著重整體的效果外,也追求詞藻的華美。席慕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淺白的訴說裏,很容易看出作者的真誠。

也許是因為席慕蓉身為藝術係畢業的專業畫家,故常常融入畫意,使讀者於欣賞其著作的同時,如同翻閱畫本似的,沉浸在鮮明的畫麵中,此寫作方式即為席氏之作甚具特色之因。

身為蒙古族的席幕蓉,在創作初期雖從未踏過她的故鄉領土,但她的詩、散文中卻藏不了蒙古民族的意識,像是表現蒙古草原和曆史文化相係的鄉愁和具有蒙古民族哲學宗教特征的佛禪觀念,這是迥異於其它民族的作家的。

席慕容 - 影響

在台灣現代詩史中,席慕蓉是個非常特殊的案例。一出現便成了台灣詩壇的“暴發戶”,創造了“軟性詩”的“席慕蓉現象”。席慕容的詩集成為暢銷書排行榜上的顯位;作品成為大、中學校女生手中的瑰寶;名字成為報刊、電台的熱門話題;席慕容本人甚至被看成是台灣“詩中的瓊瑤”。這一切都成為台灣詩壇從未有過的新鮮事。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席慕容又越過海峽,在中國大陸掀起一股“席慕蓉旋風”,成為許多青年詩愛好者心目中的偶像。

以一現代詩寫作者而能躍為當代評論家筆下的“某某現象”,席慕蓉也堪稱第一──雖然這群評論人在使用“席慕蓉現象”一詞時,多少都帶有幾分批判檢討的味道。

席慕容 - 散文評析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兩大方麵,一是對花卉的描述,二是顏色的詞匯使用。在於“花”的描述上,各種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與她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畫家的身份,在顏色的運用上,自然比較於其他作家貼切,形成她的一種特色。

花的描述

在席慕蓉的散文之中,除了人之外,多以花作為對象,或將花朵穿插在字句之中隱含某種象征意義。如“整棵大樹上滿了白花,又厚又綠的深色葉子把白花襯得特別耀,老遠就看到了……好大的一棵樹,深植在海邊的山崖上,在幾十年之前,當那些渡海而來的人剛剛開始在這個小島上棲身之時,這處山崖之上,一定曾經長滿這一類的海岸植物吧?我想當那一群人剛剛開始在這樹木底下搭建他們時小木屋時,一定以為這隻是暫時的停留,以為不久就可以離開,所以才會蓋得這窘迫和雜亂無章的吧?”

每一位作家都有其最鍾愛的事物,席慕蓉特別鍾情於荷花。她畫荷花,也寫荷花。不過,她很少單獨的讚美荷花,她總是把荷跟人相連,或者藉由某件事情帶出荷花。在文學的批評上有所謂的‘文如其人’的說法,特別強調作家的生活環境與作品的文風表現之間的關係。探討此現象與席慕蓉的關係,可以從席慕蓉的生活環境及成長過程之中尋得解答。

席慕蓉出版了一本完全以寫荷,詠荷為內容的書,名之為《信物》。這本書的內容是用以席慕蓉的文章和針筆畫來交叉營造全書的氣氛,顯出對荷花的讚頌與熱愛。不僅客觀仔細的寫景,也主觀的寫情,使整個作品呈現情景交融的感覺,物我合一的情境。

搭配顏色的運用

同時作為畫家的席慕容,在文中形容花的色彩,也較一般作家更為敏銳細膩,使得作品有更鮮活的感覺。其意象的建構有大半是建築在顏色的使用上,呈現給讀者的文章,不再隻是死板平麵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立體畫麵。

慕蓉利用顏色搭配花卉的描寫,將所要傳達的抽象意念,明確且清晰的意象化。使得讀者在閱讀作品時,非常容易進入席慕容所要表達的情緒之中。

席慕容 - 內蒙情結

席慕容的蒙古族名字全稱為穆倫席連勃,意為浩蕩大江河。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後。雖然並沒有在內蒙古草原生長,但她卻是在一個傳統的蒙古族家庭中成長的,5歲以前的席慕容還會講一口蒙古語。生於重慶的席慕容,少時由於處在動蕩不安的戰亂年代,一直隨父母輾轉重慶、上海、南京,最後到了台灣。 

《古詩十九首》是席慕容接觸到的第一本詩歌讀物,裏麵有許多寄托鄉愁的詩句,如“思鄉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從此,淡淡的鄉愁與思念故鄉的情緒與席慕容結緣。席慕容便在日記上,通過寫詩來平衡內心世界,鄉愁成了她內心世界的一個深深的烙印與情結。作為一位畫家、詩人,席慕容把自己的鄉愁寫在了詩裏,畫在了畫上。
  
在她的許多作品裏都包含著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甚至在作品底色上都能看到草原大漠的影子。一片沙漠上,一棵樹留下它長長的影子,那是在故鄉才能看到的場景,而席慕容在從未去過家鄉時就畫下了這樣的油畫。一位旅居台灣的蒙古族老人看了她的畫,用不流利的漢語說:“這好像是我的老家。”  

席慕容 - 作者年表

1943年農曆10月15日生於重慶城郊金剛坡。

1948年於南京入小學一年級。

1949年遷至香港,入同濟中學附小。

1953年小學畢業,作文《我的自傳》被選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1年級。⠀

1954年,遷至台灣,參加聯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試,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2年級。得國科巢靜老師、董秀老師及美術科楊蒙中老師之鼓勵甚多。開始在日記本上寫詩。購得第1本詩集為餘光中的《藍色的羽毛》。

1955年,得校內初3組國文閱讀比賽第1名。

1956年,入台北師範藝術科,正式開始習畫,啟蒙老師為孫立群老師、周瑛老師。三年內皆參與《北師青年》之編輯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筆名發表散文及詩。在校外教育刊物上發表詩作,投稿《自由青年》,亦獲發表。校內演講、辯論及論文比賽均曾獲得第1名。

1959年,入師大藝術係。素描從陳慧坤、袁樞真老師,水彩從馬白水、李澤藩老師,油畫從李石樵、廖繼春老師,國畫從林玉山、吳詠香、黃君璧、張德文老師。

1960年,水彩《靜物》1幅入選全省美展。

1963年,得台北婦女協會舉辦全省青年美術比賽水彩第3名。師大畢業美展油畫第3名,水彩第2名。師大畢業,任教北市仁愛初中。參加皇冠難忘人物征文,以蕭瑞為筆名,《紀念品》文得佳作。⠀

1964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因入學成績優異,直接升入2年級就讀,從師裏昂?德浮斯教授。

1965年,作品入選巴黎70屆獨立沙龍,並參加81屆女畫家聯合沙龍,十屆國際婦女繪畫展等。同年應邀參加比京皇家曆史美術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當代畫家展”。

1966年2月,得教授推薦,在艾格蒙畫廊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比國七大報畫評均予以評介。應邀參加31屆海洋畫家展覽。7月以第1名成績畢業。得最佳優等第一獎、杜特龍?德?特利基金會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頒發之金牌獎及比利時王國金牌獎。

1967年,進入克勞德?李教授之銅版畫畫室,專習蝕刻銅版畫一年。參加在比京舉行之“歐洲藝展”,得歐洲美協等頒發之兩項銅牌獎。在瑞士佛利堡大學舉行個人畫展。在瑞士溫特吐城舉行個人畫展。

1968年,在比京艾格蒙畫廊及號角畫廊同時舉行個人畫展。⠀

1969年,以蕭瑞為筆名,在《中央副刊》發表作品。1970年,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7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

1974年,在台灣國立曆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回台後第一次個人畫展。⠀

1976年,參加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以千華為筆名,《生日蛋糕》得佳作。

1977年,在台中美國新聞處舉行個人畫展。10月,在皇冠雜誌上開始發表《詩的畫,畫的詩》專欄。

1979年4月,開始研究激光繪畫。5月,在台北德國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7月,《畫詩》同皇冠雜誌社出版。11月開始在《女性》雜誌撰寫幼兒美術教育專欄《寫給年輕母親的信》。12月,在台北太極藝廊舉行個人畫展,為台灣首次激光繪畫之展出。詩作開始在《聯合副刊》發表。

1980年,繼續研究激光繪畫,發表論文,並以版畫及油畫之形式展出。7月,長詩《我母、我母》在幼獅文藝發表。開始畫3百號油畫《荷》。

1981年1月,以激光版畫參加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之激光藝術聯展。詩作發表於《聯合副刊》、《中國時報》、《中華日報》、《幼獅文藝》、《台灣時報》、《台灣日報》、《自由小報》、《中華文藝》及《陽光小集》。4月長詩《愛的名字》在《台灣時報》發表。6月,在台灣國立曆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人畫展,為父親70壽辰之賀禮。展出《鏡子連作》及3百號之《荷》。9月,詩集《7裏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個月內再版。10月,應邀擔任全省美展油畫部評審委員。12月《出塞曲》得唱片類最佳。散文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爾雅出版社出版,12月《雷射藝術導論》由台灣雷射推廣協會出版。

1983年2月,詩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7月,與曉風、愛亞合著《3弦》小品文集由爾雅出版社出版。10月散文集《有1首歌》由洪範書店出版。

1984年,在東海大學美術係開《素材研究》課程。開始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用針筆、鉛筆、淡彩及粉彩作記錄。開始作鐳射雕刻之實驗。

1985年3月,與劉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9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6月,在阿波羅畫廊及皇冠藝術中心舉行畫展,於阿波羅畫廊展出4年來之作品――《夜色係列》及荷花人體等油畫。於皇冠藝文中心展出210年來油畫及素描作品回顧展。7月,應邀赴港參加文藝夏令營。10月,散文集《寫給幸福》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1986年,繼續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登石門山初識台灣高山植物。4月與陳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聯展,於數縣市文化中心展出。7月,應香港浸會學院之邀,赴港演講。8月開始寫作3百行長詩《夏夜的傳說》。10月,開始作單色《山水係列》之油畫。

1987年元月,詩集《時光9篇》由爾雅出版社出版。4月,《時光9篇》獲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5月,與楚戈、蔣勳三人聯展於台北敦煌藝術中心並出版《山水》畫集。5月,母親逝世。6月底,應美西華人學會年會之邀赴洛杉磯演講。7月參加舊金山東風書店書展“以文會友”座談會。10月開始作《荷的連作》係列油畫。

1988年3月,詩及散文合集《在那遙遠的地方》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林東生之作品。7月赴印尼裏島作荷花寫生。9月應邀赴新加坡《南華早報》“讀書月”之演講。

1989年1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圓神出版社出版。3月,散文及素描集《寫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4月,在阿波羅畫廊舉行個展,並應邀赴新港展覽。8月,與女芳慈赴歐洲遊覽。9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9月起,應主編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國時報》人間版,發表還鄉係列――《我的家鄉在高原上》共10篇。10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閱讀蒙古現代詩人的作品及蒙古曆史。

1990年7月,散文集《我的家鄉在高原上》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王行恭之作品。同時出版編選之蒙古現代詩選《遠處的星光》。8月,與子安凱赴歐洲遊覽。9月重返蒙古高原,謁聖祖成吉思汗之陵。9月底前往蒙古烏蘭巴托和林故都。10月,乘火車橫渡戈壁,正逢農曆8月16月圓之夜。

1991年,在師院有一年之休假。4月,在清韻藝術中心與楚戈、蔣勳三人聯展並出版《花季》畫集。5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範書店出版。6月,應德國柏林藝術文化宮之邀赴柏林朗誦詩作。並應邀前往德國漢堡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課程演講。7月,陪同台灣文化訪問團一行106人,應蒙古文化部之邀請前往烏蘭巴托參加建國70年慶典活動。7月,獲蒙古文化部長頒發之文化獎章。8月,《江山有待》大陸版授權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席慕蓉詩集發行已逾150萬冊。9月,與北京中華版權代理公司簽約,委托代為處理大陸各省盜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嚴重侵權行為。9月,再赴蒙古,訪問當地藝術家,並赴蒙古北部之庫蘇古泊采訪、攝影。

1992年2月,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策劃已久之《蒙古文學專輯》。2月,發表《細看蒙古》之幻燈片,並與汪其楣、樊曼儂、王行恭及蔣勳作蒙古之專題演講。4月邀請蒙古民間音樂工作者來台訪問錄音。5月,應邀參加在台北舉行之《蒙古文化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從詩的創作看蒙古當代知識分子》。6月,在台北清韻藝術中心個展,並出版《涉江采芙蓉》畫集。6月,詩集《河流之歌》由東華書局出版。

2011年2月10日,台灣著名詩人、散文家席慕容透露,她將於2011年7月出版第7本個人詩集,名曰《以詩之名》。⠀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最后编辑于: 2025-07-05 08:09:27作者: 眠思夢想網

相关推荐